第三章 天干与地支-《中华万年历全书》
第(1/3)页
了解天干与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全称十天干、十二地支,简称“干支”。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称为“干支纪法”。
根据《五行大义》的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枝”即支。
十天干的顺序蕴含着万物从萌芽到成长,到兴旺,到衰退,到消失的全过程。十天干的十个字的原本含义是:
甲:“铠甲”,指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
乙:同“轧”,指万物伸长;
丙:同“炳”,指万物茂盛;
丁:“壮”,指达到“壮丁”的时候;
戊:同“茂”,指事物繁茂;
己:同“起”,指万物奋然而起;
庚:同“更”,指万物更新;
辛:同“新”,指万物一新;
壬:同“妊”,指万物被养育;
癸:同“揆”,指万物萌芽。
同样,十二地支的顺序也蕴含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子:同“孽”,表示万物繁茂;
丑:同“纽”,指用绳子捆住;
寅:同“演”,指万物开始生长;
卯:同“茂”,指万物茂盛;
辰:同“震”,指万物震动;
巳:同“已”,指万物已成;
午:同“仵”,指万物已过极盛之时,又是阴阳相交的时候;
未:同“味”,是万物有滋味;
申:同“身”,是万物初具形体;
酉:同“鲍”,指万物十分成熟;
戌:同“灭”,指万物消灭归土;
亥:同“核”,指万物成种子。
干支的相合、相冲、相害和相刑
十天干化合: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天干的合化如同自然界中的事物遇到另一种事物后就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十天干相冲:甲戊相冲,乙己相冲,丙庚相冲,丁辛相冲,戊壬相冲,己癸相冲,庚甲相冲,辛乙相冲,壬丙相冲,癸丁相冲。
十二地支二合局:子丑合化土,寅亥合化木,卯戌合化火,辰酉合化金,巳申合化水,午未合化土。
十二地支三合局:申子辰合化水局,亥卯未合化木局,寅午戌合化火局,巳酉丑合化金局。
十二地支三会局:寅卯辰会木局,巳午未会火局,申酉戌会金局,亥子丑会水局。
十二地支相冲: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巳亥相冲。
十二地支相害:子未相害,丑午相害,寅巳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酉戌相害。
十二地支相刑:子卯相刑为无礼之刑,寅巳申为恃势之刑,丑未戌为无恩之刑,辰午酉亥为自刑。
十二地支暗藏:子宫癸,丑宫己癸辛,寅宫甲丙戊,卯宫乙,辰宫戊乙癸,巳宫丙戊庚,午宫丁己,未宫己丁乙,申宫庚壬戊,酉宫辛,戌宫戊辛丁,亥宫壬甲。
天干地支综合表
天干(十天干)地支(十二支)
干支名称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甲、丙、戊、庚、壬子、寅、辰、午、申、戌
阴乙、丁、已、辛、癸丑、卯、巳、未、酉、亥
合化甲已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地支六合:
子丑合土,寅亥合木,戌卯合火,辰酉合金,巳申合水,午未合日月。
相冲甲—戊乙—已丙—庚丁—辛戊—壬已—癸庚—申辛—乙壬—丙癸—丁地支六冲:
子午相冲,卯酉相冲,寅申相冲,已亥相冲,辰戌相冲,丑未相冲。
地支三合:
申子辰会成水局,亥卯未会成木局,寅午戌会成火局,巳酉丑会成金局,辰戌丑未会成土局(即为四库)。
干支配四时方位、月建和人体
天干配四时方位:甲乙东方木,属春;丙丁南方火,属夏;戊己中央土,属长夏;庚辛西方金,属秋;壬癸北方水,属冬。
天干配属身体:甲为头,乙为肩,丙为额,丁为齿舌,戊己为鼻面,庚为筋,辛为胸,壬为胫,癸为足。
天干配属脏腑:甲为胆,乙为肝,丙为小肠,丁为心,戊为胃,己为脾,庚为大肠,辛为肺,壬为膀胱,癸为肾。
十二支配四时方位:寅卯东方木,巳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亥子北方水。辰、戌、丑、未在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为四季土。
十二支与四季:寅卯辰为春,巳午未为夏、申酉戌为秋,亥子丑为冬。
十二支与月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十二支与脏腑:寅为胆、卯为肝、巳为心、午小肠、辰戌胃、丑未脾、申大肠、酉为肺、亥为肾、子为膀胱。
见下表: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五行阳木阴木阳火阴火阳土阴土阳金阴金阳水阴水
配人体头、胆肩、肝额、小肠齿舌、心鼻、胃面、脾筋、大肠胸、肺胫、膀胱足、肾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五行阳水阴土阳木阴木阳土阴火阳火阴土阳金阴金阳土阴水
月建十一十二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
干支纪法
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时期,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在汉武帝以前已用干支纪年。其实是类似的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位置来纪年,干支只是用以表示十二辰,木星(太岁)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会多走过一辰,称为“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而东汉的历学者未使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年,第二年为“乙丑”年,依此类推,60年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地循环。如1947年为农历丁亥年,60年后的2007年同为农历丁亥年;1948年为农历戊子年,2008年同为农历戊子年,依次类推。
干支纪年是以立春作为一年即岁次的开始,是为岁首,不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例如,2006年是岁次丙戌年,但严格来讲,这个丙戌年是自2006年立春起至2007年立春止。
由于干支纪年用的是农历,所以若用公元年数套用农历干支纪年时要注意,农历每年的年尾的日期在公历里都是跨年的,即公历的1月和2月的某些日期是属于上一年农历的范围。例如2009年,相应于农历是己丑年,但2009年1月25日以前的日期仍是属于农历戊子年的范围,即农历己丑年是从2009年1月26日(春节)开始的。
干支纪月法
在《史记·律书》中有详细记载,由于农历通常有十二个月,而地支又是十二个,所以各月的纪月地支是固定的。这种以十二地支固定分配年内各月,称为“建”,如建子、建丑等。将各月的地支再配上天干,就构成了干支纪月法。
在不同的朝代,年的开始月份对应的地支也不同,有以建寅为正月的,有以建子为正月的,有以建亥为正月的。现今以建寅为正月,是从西汉《太初历》开始的。查干支表,带“寅”的干支只有五个,即丙寅、戌寅、庚寅、壬寅、甲寅。如甲子年丙寅开始,二月为丁卯,……十二月为丁丑;接着是乙丑年戊寅为正月,丙寅年庚寅为正月,丁卯年壬寅为正月,戊辰年甲寅为正月。再继续下去,己巳年又是丙寅为正月,二月为丁卯,等等。所以干支纪月法以五年为一周,循环使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