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扫平六合、一统天下--秦时明月汉时关(4)-《超值金版-中国历史1000问》


    第(1/3)页

    第六卷    扫平六合、一统天下--秦时明月汉时关(4)

    虞诩破羌靠的是什么?

    公元114年至119年,西南方的羌人发动武装起义,进攻汉朝的城池,汉安帝刘祜派任尚为中郎将,到与羌人交界的地方去驻守。

    朝歌长虞诩建议任尚成立骑兵。

    任尚把虞诩的计划写成奏章,向刘祜请示,刘祜立即批准实行。

    任尚按虞诩的办法,精选出一万骑兵,率领这一万多人进攻丁奚城(在今宁夏灵武南部),首战大胜。

    城中叛军首领杜季贡开城逃跑,被汉军杀死四百多人,夺得大量的牛马财物。

    任尚又将这次胜利的情况向皇帝详细报告,叙述虞诩的功劳。

    刘祜加封虞诩为武都太守(在今甘肃),命令虞诩立即上任。

    虞诩接到任命后,立即率领下属到武都去上任,走到陈仓时,接到报告说前面有几千羌兵驻守,不能通过。

    虞诩叫随行人停下来,说要去调集大队人马保护自己,又假造了一封信,信中说支援的兵马很快就到,却故意让羌兵知道。

    羌兵已经在丁奚城吃了一次亏,赶快撤兵到别的地方去了,虞诩才顺利地通过了陈仓道。

    通过陈仓以后,虞诩叫部下的士兵加紧赶路。

    虞诩到了武都,一查兵员数量,不足三千人,非常着急,只好加紧训练。

    不久就接到报告:羌兵几万人正在进攻赤亭(在今甘肃),情况很紧急。

    虞诩先不忙着去救援,却派出一支战斗力很弱的部队去赤亭进攻羌兵。

    两军一接触,汉兵立即败退逃回武都城中,羌兵随后追来,又把武都围住。

    羌兵围住武都以后,开始向城内进攻。

    虞诩命令士兵放箭,羌兵攻了几次都没攻进来,反而死伤了许多士兵,只好暂时退下,等候机会再来攻城。

    虞诩见羌兵退走,知道他们还要再来,便又使了一条疑兵计。

    第二天一大早,虞诩将城门大开,把三千士兵全部带出城外,命令士兵们一会儿出东门进北门,一会儿又出北门进东门,每出一次门,就换一次衣服和旗帜。

    羌兵远远看到汉军不断进出,穿的衣服、旗号又不同,认为汉兵在布置进攻,也不知道有多少汉兵在城中,不敢继续进攻,连忙后退。

    当羌兵退到一条浅水河滩上时,汉兵就乘势追赶,羌兵大败逃走,虞诩赤亭、武都一战扬名天下。

    《说文解字》是怎样的著作?

    《说文解字》是东汉学者许慎独立编纂完成的大型字书,该书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异体字)1163个。

    此书完全改变了周秦时代训诂词典的方法,开创了全面系统解释字的形、音、义的新体例,构成了严整的字典编纂格局。

    全书以小篆为主体分析字形结构,分列为514部,始一终亥,部与部的排列顺序以部首的笔画和形体结构近似为准则。

    许慎科学而有条理地分析阐述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文字的功用、汉字的构造等,在实践和理论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书中所收的字有经书(特别是古文经)中的常见字,包括篆文、古文、籀文、俗体等,既有先秦的字,也有汉代新产生的字,为后代考查汉字发展的历史提供了极宝贵的材料。

    近代识别甲骨文、金文,多依赖于这部工具书。

    张衡有哪些成就?

    张衡,汉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诞生于南阳郡西鄂县石桥镇一个破落的官僚家庭。

    公元100年,23岁的张衡回乡出任南阳太守鲍德的主簿,负责处理日常公文。

    公元111年,张衡被召到京师,先后担任郎中、太史令和公车司马等官职。

    其中,担任太史令时间最长,前后达14年之久。

    太史令是掌管天文、历法、气象以及朝廷祀典等事务的官职。

    这为张衡从事天文历算研究,提供了便利。

    张衡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浑天理论,于公元117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观测天象的“浑天仪”。

    浑天仪主要是用铜铸成的一个圆球,上面刻划着赤道、黄道、南北极、日月星辰以及二十八宿和二十四节气。

    铜球装在一根倾斜的轴上,利用水力旋转。

    铜球转动一周和地球自转一周的速度相同。

    铜球外面安有一个水平的环,表示地平线。

    铜球由东往西运动,刻在上面的恒星就从东方升到地平线以上,又向西落到地平线以下,和天空里恒星东升西落的情况完全相符。

    这样,人们坐在屋里,便能从浑天仪上看到天体运动的情况。

    东汉时期,地震比较频繁。

    张衡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公元132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探测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这架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圆盖,内部中央立一根上粗下细的铜柱,柱旁有八条通道,称为“八道”,道中安有发动机关,仪体外部周围铸有八条龙,按八个方向布列,每个龙嘴里都衔着一个铜球。

    对着龙头,八个铜蟾蜍蹲在地上。

    哪个方向要发生地震,正对着这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铜球落入蟾蜍口中,发出地震的警报。

    公元138年二月初三,地动仪西方龙嘴里的铜球忽然落了下来,可是住在洛阳的人丝毫没有感到有什么地动,有些学者怀疑地动仪的灵验。

    没过几天,陇西来人报告那里发生了地震,使大家极为信服。

    欧洲的第一架地动仪是1880年制成的,比张衡晚了一千七百年。

    张衡还创造出一种测定风向的仪器--相风铜鸟。

    相风铜鸟是在一根五丈高的竿顶上安放一只衔着花的铜鸟,可以随风转动。

    鸟头所对,就是风的方向。

    张衡创造的相风铜鸟和欧洲的候风鸡相仿。

    欧洲的候风鸡是公元12世纪才出现的,比相风铜鸟晚了一千年。

    梁冀为何毒杀汉质帝?

    梁冀是汉顺帝梁皇后的哥哥,官任大将军。

    他总揽朝政,骄横无理,欺压群臣,鱼肉百姓。

    当时的许多士大夫为了躲避监牢之灾和杀身之祸,被迫归乡务农。

    公元144年,顺帝死后,梁太后抱着他两岁的儿子刘炳即皇帝位,史称汉冲帝。

    梁太后临朝听政,梁冀独揽了朝中大权。

    冲帝在位不到一年就夭折了。

    朝中群臣都要求立汉章帝的玄孙清河王刘蒜为帝。

    刘蒜已经17岁了,梁冀认为他要是当了皇帝,自己就没有掌权的机会了。

    为了维护梁家专权的地位,梁太后与梁冀密谋,又从皇族中选定了一个8岁的孩子立为皇帝,是为汉质帝。

    从此,梁冀气焰更加嚣张,卖官鬻爵,专横跋扈,为非作歹。

    汉质帝自幼很聪明。

    他即位后第二年,一天梁冀在朝堂上打击和压制直言进谏的大臣,盛气凌人、不可一世。

    汉质帝便当着群臣的面指着梁冀说他是跋扈将军,并指出了他的许多过错。

    梁冀和梁太后知道质帝早晚会脱离他们的控制,于是下狠心将毒药放在蒸饼中,毒杀了质帝。

    接着他们又另立了15岁的刘志为帝,即汉桓帝。

    梁冀因何被抄家?

    汉桓帝即位后,梁冀认为自己已经彻底掌握了朝中的大权,没人再敢和自己对抗,便放心地过起豪华奢侈的生活来。

    不光生活豪华奢侈,梁冀还无穷无尽地搜刮财富,有时是明要,有时干脆就抢。

    在朝廷中,谁敢反对梁冀,梁冀就把他罢官免职,或治罪杀头,或派人刺杀,许多敢讲话的大臣都不明不白地被整死了。

    公元159年,梁太后去世后,梁冀等人失去依靠。

    汉桓帝与宦官唐衡、单超、左悺、徐璜、具瑗联盟发动政变,把梁氏一门,不分老幼,都斩尽杀绝。

    接着,汉桓帝抄没了梁冀的家产,统计后发现,梁冀的家产竟相当于全国半年的租税收入。

    然后,又将五个太监同时封侯,称为“五侯”,共同掌握朝政大权。

    “党锢之祸”是怎么一回事?

    梁冀死后,几年间宦官势力几乎达到独霸政权的地位。

    内外重要官职多被宦官党徒把持,官僚集团的道路比梁冀死前更狭窄了。

    耿直派官僚、名士、太学生以及地方官学生、私门学生结成广泛的士人集团,展开了士人、宦官间的斗争。

    耿直派官僚大都是名士出身。

    有些人已经做了大官,仍保持名士身份。

    如李膺做河南尹,与名士郭泰等人交结,被士人推为名士的首领。

    另外太学生3万余人,以郭泰、贾彪为首领。

    郭泰等人结合陈蕃、李膺等耿直派大官僚,评论朝政,褒贬人物,公卿大臣竭力接待士人,希望免受恶评。

    166年,汉桓帝指名士李膺、范滂等200余人为党人,下狱治罪。

    167年,汉桓帝赦党人回家,禁锢终身,不许再做官。

    这是第一次党锢之祸。

    陈蕃等人死后,汉灵帝大兴党狱,杀李膺、范滂等一百余人,禁锢六七百人,太学生被捕一千余人。

    党人五服内亲属以及门生故吏凡有官职的人全部免官禁锢。

    这是第二次党锢之祸,对士族的打击是惨重的,内外官职几乎全部被宦官集团占据了。

    领导黄巾起义的人是谁?

    东汉后期,宦官和外戚争权夺利,弄得社会极不安定,再加上各地水灾、旱灾和蝗灾不断,豪强地主乘机兼并土地,无数灾民没了活路,离乡背井成了流民。

    公元184年,汉灵帝刘宏在位的时候,终于爆发了一次波澜壮阔的黄巾大起义。

    黄巾大起义是张角领导的。

    张角是巨鹿(在今河北)人,太平道的首领。

    太平道是道教的一派,他们信奉中黄太一之神,以《太平清领书》作为他们的经典,宣传“黄天太平”思想,认为只有到了太平的时代,人们才能不愁吃穿,过无忧无虑的日子。

    张角本人懂点医道,常常免费给农民治病,病治好了,他就劝人家参加太平道。

    穷苦农民为了摆脱困苦生活,把张角看成是救星,都纷纷信奉太平道。

    黄巾起义军每打到一个地方,就焚烧当地的官府衙门,攻打豪强地主的坞堡,捕杀为非作歹的官吏和地主。

    地方州郡的长官和大地主吓得纷纷逃窜。

    虽然黄巾起义最后被东汉政府镇压下去了,但它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张仲景为什么被称为“医圣”?

    张仲景姓张,名机,字仲景,南阳郡涅阳(在今河南)人。

    张仲景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少年时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

    有一天,张仲景遇到闻名当世的才子王仲宣,当时王仲宣有20多岁,张仲景看了看他,对他说:“你已身患疾病,到40岁时就会落眉毛,落眉半年之后就会死去。”

    并且告诉王仲宣服用五石汤可免一死。

    王仲宣不相信他的话,拿了五石汤但没有服用。

    过了几天,张仲景又见到王仲宣,就问他:“你服药了吗?”

    王仲宣说:“服了。”

    张仲景说:“从你的气色看来,你并没有服药,你为何这样轻视生命呢?”

    王仲宣依然不相信,后来过了20年,果然如张仲景所说,王仲宣开始落眉毛,187天后死了。

    汉灵帝在位时,张仲景被举为南阳郡的孝廉,并因此出任长沙太守。

    公元195年以后,大规模的伤寒病又开始在全国各地漫延流行,不到10年时间,仅张仲景自己家族200多口人就病死了134人,单因害伤寒而死的就有90多人。

    在家乡疬疫暴行的情况下,张仲景毅然辞去太守之职,返回故里,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第一次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流行病和各种内科杂症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并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

    外科祖师华佗是怎么行医的?

    华佗是东汉末年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他从小就刻苦钻研学问,精通各种经书,尤其喜爱研究医学和养生的方法。

    后来他去徐州游学,拜名医为师,再加上自己不断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渊博的医学知识。

    内科、外科、妇科、小儿科和针灸科等,华佗样样精通,外科医术尤其高明。

    有一次,有两个官员闹头疼发热,先后找华佗看病。

    经华佗问明病情,给一个开了泻药,另一个开了发汗药。

    有人在旁边看华佗开药方,问他为什么病情相同,用药却不一样。

    华佗说:“这种病表面看来一样,其实不同。

    前一个病在内部,该服泻药;后一个只是受点外感,所以让他发发汗就好了。”

    这两人回去服药后,果然药到病除。

    华佗不仅能治一些疑难杂症,还善于做开刀手术。

    他配制一种麻醉剂叫麻沸散。

    有个病人患肚痛病,痛得厉害,经过十多天,胡须眉毛全脱落下来。

    华佗诊断后说:“这是脾脏溃烂了,得赶快开腹治疗。”

    华佗让病人服了麻沸散,打开腹腔,把坏死的脾脏切除,再缝好创口,敷上药膏。

    过了四五天,创口愈合,一个月内便康复了。

    郑玄注经有何特点?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

    因博古通今而闻名,尤其精通天文历学,曾跟随东汉著名经学家马融学习古文经,后来外出游学十多年,还乡时,他的学徒已多达数百人,因党锢之祸而遭囚禁后,闭门不出,隐居潜修经学。

    郑玄注经,博采今古经文,融会贯通,将繁琐的气氛和阴阳五行的迷雾扫除得一干二净,从总体上把握经书的脉络,辨析学术,考溯源流,花费了很多精力整理篇帙,条贯篇目,确定编排。

    为此,他搜求各家学说,仔细考订异同,进行归纳和判断,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郑玄采取客观态度,公正地对各家经学取长补短、以理服人。

    他的这种治学精神和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他统一了今古文之争,更是对后世经学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十常侍弄权被谁所杀?

    汉灵帝当皇帝的时候,最欣赏十个宦官,对他们的建议言听计从,国家大事都交给他们去办,这十个人是张让、赵忠、封胥、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他们的职务都是内侍官,当时称为“十常侍”。

    这十个人串通一气,在皇帝面前报喜不报忧,灵帝被他们弄得晕头转向,还认为自己非常英明,朝中文武官员都是敢怒而不敢言。

    公元190年,灵帝病危,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便和中常侍蹇硕商量让刘协继承皇位的事,让蹇硕杀掉何进。

    何进知道了这件事,灵帝死后,袁绍率领5000精兵随同何进进了皇宫,就在灵帝的棺材旁边拥立太子刘辩当了皇帝,大家对新皇帝三拜九叩、山呼万岁,袁绍立即进宫来捉拿“十常侍”。

    张让、郭胜等九人早已知道何进要杀自己,便先杀了蹇硕,然后一齐来到后宫,请何皇后(这时已尊为太后)代向何进说情,保自己一条性命,并说以前的坏事都是蹇硕一个人干的,现在蹇硕已经被杀掉了。

    何太后立即把何进请进内宫,劝说何进,何进听信了妹妹的话就没有再追究。

    刘辩当了皇帝,何进既是国舅,又是大将军,朝廷大权掌握在他一个人手中,袁绍等一般大臣都劝何进早点除掉宫中的宦官,免得将来生事,可是何太后不同意这么做。

    何进和袁绍一商量,决定调京城以外的兵马入城,用地方的力量除杀宦官,逼太后同意。

    “十常侍”(这时已剩下9人)知道了何进的计划后,决定先下手除掉何进。

    这时,以张让为首的一行九人来到何太后宫中,说何进听外人计策,非要杀掉我们九人,请太后做主。

    何太后让他们到大将军府中去请罪,张让说他们不敢去,最好是何太后把何国舅请进宫中,他们在宫中向何国舅赔罪道歉。

    何太后信以为真,便传何进到宫中议事。

    何进接到妹妹的诏书,立即带着袁绍和曹操进宫见太后,袁绍的弟弟袁术率领1000精兵在皇宫外等候。

    进了皇宫中,何进吩咐袁绍和曹操在宫外等候,自己独自一人进去。

    何进走过一道宫门,大门便在身后悄悄地关上,起初不知道,等他反应过来时,早被张让埋伏下来的武士们一拥而上,三下两下给杀死了。

    张让在城墙上将何进的人头扔了下来,说何进谋反已经被杀。

    袁绍大怒,率领袁术的1000精兵攻开宫门,杀进宫去,见到太监就杀。

    张让、段珪见大事不妙,连忙劫持皇帝刘辩和刘协冲出人群向城外逃跑,士兵们随后追赶,张让投河自杀。

    段珪在慌乱中丢了皇帝和陈留王,也被追兵捉住杀掉,其他的几个太监也统统被杀。

    至此,十常侍全被杀死。

    桃园结义是怎么回事?

    刘备是涿郡人,字玄德,家境贫苦,只能靠和母亲一起编卖草席、麻鞋过日子。

    东汉灵帝末年,社会发生动乱,刘备得到中山(今河北省定县)富商张世平、苏双的帮助,招募义兵,组织地主自卫武装。

    关羽、张飞前来应募。

    张飞字翼德,是刘备的同乡。

    他有一身武艺,好见义勇为。

    关羽字云长,是河东解良(今山西省解虞县)人,据说他本来并不姓关,因为年轻的时候好打抱不平,常常招惹是非。

    父母为了让他不再惹事,就把他关在后园空房里。

    有一天,关羽实在闷得慌,就偷偷打开窗户逃跑。

    突然关羽听到有啼哭声,便顺声找过去,发现是一老人在哭。

    一打听,知道是县令的小舅子仗势欺人,强娶她的女儿。

    关羽十分气愤,提着宝剑,就去县衙门把县令和他的小舅子杀了。

    闯了杀身之祸,关羽不得不逃离家乡。

    当他逃到潼关时,看见潼关城门上正挂着悬赏捉拿他的头像。

    凡是进出关卡的人,都要检查。

    他整了衣服,大胆地走到关卡前,对盘查他的士兵说:“我姓关……”从此以后,他就以假为真,改姓关了。

    关羽过了潼关,东行到涿郡,结识了张飞。

    恰好刘备招兵,他俩就去报名了。

    刘备看他们武艺高强,很有才干,就和他们在花红叶绿的桃园里结拜为兄弟。

    刘备是老大,关羽是老二,张飞是老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桃园结义”的故事。

    董卓是怎么篡权的?

    公元189年,时任大将军的何进召董卓进京诛灭宦官,八月,董卓率军未至洛阳而何进已被杀,皇宫大乱,宦官张让劫持少帝外逃。

    董卓闻讯,乘机引军护驾,途中遇见少帝,下马叩拜后,保护少帝还都。

    董卓到了洛阳后对袁绍说:“天下的君主,应由贤明的人来担任,每每想到灵帝昏庸,令人愤恨!陈留王似乎更好,现在我打算拥立他。”

    袁绍说:“现在皇上年轻,没什么不良行为,您想废嫡立庶,恐怕众人不会同意!”

    董卓按剑呵斥袁绍说:“天下的事情,难道不是由我来定夺吗!”

    袁绍大怒道:“天下的英雄难道仅仅只有你董公?”

    说完便抽出佩刀。

    董卓知道袁绍是累代显贵的大家,对他有所畏惧,所以未敢加害。

    而袁绍也怕董卓不会放过自己,就匆忙奔往冀州去了。

    袁绍的弟弟袁术听到消息,也逃出洛阳,出奔南阳。

    九月,董卓召集百官,昂首说道:“当今皇帝昏庸柔弱,不可做天下的君主,现在我想改立陈留王,你们认为怎样?”

    大臣们都很惊恐,没敢回答。

    董卓又高声说:“过去霍光定夺废立大计时,田延年手握剑柄,准备诛杀反对的人。

    今天有谁敢阻拦我的计划,都以军法从事。”

    在座的人更加惊骇。

    董卓便在崇德前殿会集百官,胁迫何太后下令废少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是为汉献帝。

    袁隗解下皇帝的玺绶,呈奉给陈留王,扶弘农王下殿,北面称臣。

    何太后更咽流泪,大臣们也都心怀悲切,但没人敢说话。

    董卓接着迁何太后到永安宫。

    不久,董卓又用酒毒死了何太后,从此开始独掌朝政大权。

    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为何解体?

    董卓入洛阳,在朝廷中废帝更立,自封相国,独揽大权,造成中央无力,汉室空虚。

    公元190年,关东各豪强地主集团汇集了12支军队(史称“关东军”),推举袁绍为盟主,分路逼攻洛阳、讨伐董卓。

    河北军有屯兵酸枣(今河南延泽北)的衮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还有驻军河内的勃海太守袁绍,河内太守王匡。

    冀州牧韩馥在邺城(今河南安阳北)供给军资。

    河南军有屯兵颍川的豫州刺史孔伷和驻军南阳的后将军袁术。

    除此之外,奋武将军曹操与骑都尉鲍信也带募兵到酸枣汇聚。

    然而,关东军虽声势浩大,名为为国除患、重振汉室,实则拥兵自重,借机发展个人势力。

    他们为保存实力,日日置酒高会、歌舞于前,按兵不动,都不想先与董军刀剑相刃。

    曹操对此非常气愤,呼吁关东军将帅齐心协力,团结奋战以讨国贼。

    但诸军将领各怀心机,对曹操所言根本不予理睬。

    曹操愤然率军单独行动,曹军从酸枣出发向西进军。

    董卓派大将徐荣率兵迎击,双方大战于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

    曹军因多为新兵,缺乏训练,数量又少,大败而归。

    曹操本人被流矢射中,险些丧命。

    曹操败北回师,再次建议合力共击董卓,仍未奏效。

    公元191年,长沙太守孙坚进军洛阳,董卓亲自率兵迎战,被孙坚击败而退出洛阳、西入长安。

    董卓西迁,中原无主,各路豪强都欲称雄。

    当时豪强中势力最大的袁绍、袁术兄弟二人都想借机称帝,遭到列强一致反对。

    关东联军就此解体,诸豪列强公开地进行割据和兼并的混战。

    王允是怎样除掉董卓的?

    公元192年,汉献帝生了一场病,身体痊愈后,在未央宫接见大臣。

    董卓得到通报,敦促其从郿坞到长安去面圣。

    为了提防有人刺杀他,他在朝服里面穿上铁甲,在乘车进宫的大路两旁,派卫兵密密麻麻地排成一条夹道护卫。

    他还叫吕布带着长矛在身后保卫他。

    其时,王允和吕布早已设好计策。

    吕布安插了几个心腹勇士扮作卫士混在队伍里,专门在宫门口等候。

    董卓的坐车刚一进宫门,就有人拿起戟向董卓的胸口刺去。

    但是戟扎在董卓胸前铁甲上,刺不进去。

    吕布见此情景,立即举起长矛,一下子戳穿董卓的喉头。

    随即,吕布从怀里拿出诏书宣布:“皇上有令,只杀董卓,别的人一概不追究。”

    董卓的将士们听了,都山呼万岁。

    长安的百姓听到奸贼董卓死了,欢声雷动,举杯相庆。

    张鲁政权前后维持了多少年?

    公元191年,五斗米教领袖张鲁与五斗米教另一领袖张修联合,率领民众,攻占汉中(今陕西汉中),杀死太守,消灭了当地的豪族武装。

    后又数次打败益州牧刘焉,占领了巴郡,建立起以汉中为中心,包括今陕西南部、四川北部广大地区的农民政权。

    张鲁政权持续约二十余年。

    公元215年,曹操攻汉中,张鲁投降,张鲁政权遂亡。

    曹操从什么时候开始统揽朝政?

    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虽然名义上仍是汉朝皇帝,但从登基的第一天起,便在豪强军阀的挟持下,东奔西荡,颠沛流离。

    后来在国舅董承的护卫下,历经千辛万苦,回到首都洛阳。

    此时的洛阳,经过董卓的一把火,早已变得萧条冷落。

    汉献帝见无处居住,只好搬进原来的大宦官赵忠的家中。

    他接见百官的朝堂是一间大草棚,官吏进见,都站在荆棘丛生的草丛里。

    洛阳残存的老百姓,靠剥树皮、挖草根度日。
    第(1/3)页